ldar服务公司何去何从 -凯时人生就是博首页

ldar服务公司该何去何从?

2015至2016年内,ldar服务公司可谓是遍地开花,这很符合中国人的经商模式。ldar刚引入进中国时(指的是应用阶段的引入,非某些研究院研究式的引入),以环境类工程公司为主,其实在2010年环保部发布“推进大气污染联防工作的指导意见(国办发[2010]33号)25”不久,国家层面把挥发性有机物概念正式从环保类政策文件中体现出来,上海已有企业委托工程公司主动去建立ldar体系。其后才有2013年以后,政策性硬性要求,“三大油”系内开始实施ldar试点。这时,其他工程类公司、国企下属设计院、第三方检测公司甚至其他非环境类类咨询公司也加入大军,去承接业务,项目完成也方式多种多样,报价也是每隔段时间都能刷最低记录。

为什么会如此,没有门槛是主因。几个方面:第一是该行业属于新事物,没有能推行全国的具体监管方式,没有全国性资格准入;第二是技术本身的特性,ldar并非航空航天技术,技术性与传统技术性行业相比不是很强,更多的是管理,加之爆发式增长导致不少技术人员对ldar技术体会肤浅,未掌握其根本技术性原则并误解其内涵;第三是ldar的业务特性,其可持续性和低成本投入的属性,吸引了大批之前从事检测、水土类工程公司加入;第四,资源性投资客进入,凭借之前在石化等行业内积累的资源,通过资源变现加入,快速套现挣快钱。

当然,监管单位不会再此阶段骤然提出某门槛就淘汰一大批服务企业,因为很多事情其实还没有开始做,在实践中先让市场自由消化、净化,先让市场去消化现有庞大的ldar工作任务。这个过程对专业性的服务公司是痛苦的。

从业务本身角度分析,ldar体系初次搭建完成后,周期性的跟踪检测、修复、复测等服务形式单一,具体工作可以划分为现场直读式检测,最终会落到第三方检测公司中来。第三方检测的独立性、公正性如何保证?是否是提升ldar设备及软件的智能性和便捷性?非正解。设备及软件再智能都控制不了人性,智能型只能是作为节省成本的一种手段和宣称方式,并不能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公正性。应该尝试走专业性第三方检测公司的检验检疫体系,通过搭建流程化及可空话操作模式,在监管单位(质量技术监督局)下以独立性检测开展ldar检测工作。创建符合本公司的ldar服务流程及质量控制体系,申请检验检疫及计量认证资质。或许是ldar行业健康发展的道路之一。

以上主要侧重在检测数据的合规性角度,数据的合规性目前只通过专项hj-733项的cma体系运行来保证,在这一两年似乎看不到特别有约束力的成效,偶尔看到某省质监局对某ldar类公司飞行检查时的通报,似乎影响不大。笔者曾看过某省不少第三方公司出具的ldar专项cma报告,cma章竟盖在项目总结报告上,相比于第三方检测公司,不少工程公司通过资质申请或扩项拿到的ldar专项cma,对cma体系认知还是不够深入,对报告的出具、审核及签发没有第三方检测公司谨慎,这是由犯错的代价决定的。

2018年的ldar市场更为微妙,在京津冀、珠三角及长三角重点区域,有ldar资质的专业的第三方检测公司可能会更占据优势,为甲方的服务期会从一次性服务延伸至2-5年的期限服务,ldar服务已逐渐转为更为单一的检测服务,偏向本地化。2018年这些重点区域的市场格局可能是ldar服务公司市场占有率的分水岭(不包含全国的三大油)。此外,重点区域之外的行业,由于技术流动及成本的原因,首轮的ldar同样会向重点区域一样,偏向本地化。

因此,2018年或许是ldar服务逐渐化归为本地化服务之年的开端,首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至于价格可能会更惨烈。

有几点可能我们期望共同看到:

1、检测数据需要被认可,检测应精细化

vocs不收环保费/税,指的是以非甲表征的vocs。苯、二甲苯等19类voc是单项收税,因此行业内老大难的问题出现。

①检测数据如何被认可,可能我们需从官方的角度去理解,理应是检测单位能出具具备cma效力的检测数据报告,因此ldar专项cma资质也就不可少,这是质监局赋予你数据的效力。

②ldar密封点位中的单组份的排放量如何确定,行业内的硬骨头问题,首先要解决响应因子设定的问题,这个需要监管单位设定或者认可某已设定的规则。

因此,检测需要更精细化,不管是从检测数据被认可的角度,还是单一voc物质排量核算的角度。

2018年4月1要上缴税,ldar密封点的应税污染物如何收税,这个还需要高人指点。

2、ldar数据库平台需要精细化

目前全国ldar平台著作权申请已有大几十家,ldar平台基本框架大同小异,还需要结合环保税中应税污染物的排量核算,应税当量系数及响应因子都要合理设定,这里面有一些细致工作要做,来完善平台数据库的单项物料的排量核算。

3、ldar行业标准需要出台

2015年环保局发布《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》,2015年前后各地发布技术要求,技术规范等,行业缺少强制性标准,这也是导致各地ldar技术体系等细节上无法统一的原因之一。期望尽快看到国内第一个ldar行业标准出台。

4、ldar合规性审计需要推动、实施,以完成ldar管理手段的闭环

合规性审计的目标应该在两个层面展开。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和地方环保局雇佣专业第三方公司系统评估企业ldar 工作,设定好闭环的管理手段;另一个层面,企业迫于环保法规压力,积极自主开展ldar 内部和外部第三方审核,以保证工作质量,应对环保监管的审查。到这个程度,或许可能是良性及合理的ldar合规性审计市场环境。

这也是第三方ldar公司可能新市场。

乱象在于:监管单位聘请某个第三方,按照所谓的打分标准,到现场抽测一两个点位,出具一份所谓的评估报告即完成,近几年出现园区委外非专业ldar公司评估整个园区ldar工作质量,如果监管单位更多是仅仅从规避责任、完成应付工作角度去实施监管,蓝天还只会是apec蓝(不好意思,这段太主观,但还是要写)。

5、挖掘ldar大数据功能

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
comment


name

email

url